0010515539_bc_01.jpg  

提醒:以下評論帶有劇透


I awake to memories                         ~Adm


烏托邦是一個古老的夢想,遙遠而不切實際。生活其中的人們平靜相處、彼此互愛,沒有讓肉體痛苦的任何折磨,也沒有讓心靈墮落的任何誘惑;沒有慾望、沒有恐懼,沒有忌妒、也沒有失落,在烏托邦中,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正義的,那是個和諧、純粹而完美的社會。

 

多數的烏托邦夢想都來自於陳舊的回憶: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陽光普照、平靜無風的世界,那是個烏托邦。於是荷馬講到了斐阿克斯人(Phaeacians)無憂無慮的生活,還有希臘神話中的快樂小島(Fortunate Isles),當然還有《舊約》〈創世紀〉中提到的伊甸園。直到柏拉圖(Plato)出現,他試圖以理性之網,捕捉這古老的夢想,並構築於現實世界。

 

柏拉圖是最偉大的織夢者,他的《理想國》(Republic)為一幅烏托邦的現實藍圖,成為之後兩千餘年西方思想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十九世紀時柏拉圖最忠誠的現代徒弟─社會主義者不斷地攻擊現實中各種罪惡的來源,以實踐師傅的理想:以人類之力創造一個真正存在的理想國度,而他們賴以實踐理想的工具便是現代科學。也因此,現代的織夢者不再回頭遙憶過去,開始想像未來。

柏拉圖與亞理士多德.JPG  在本書中,未來社會「共和國」的統治者名為柏拉圖,而其助手及秘書名為亞里斯多德,作者之寓意昭然若揭。(圖為拉猆爾的《雅典學院》局部)

 

二十世紀,伴隨著社會主義者(或共產主義者)的革命成功,出現一種反烏托邦思想。這種想法認為,烏托邦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若試圖將之實現,將會造成人類歷史中前所未有的災難。但反烏托邦思想從來不是主流的哲學觀念,而是文學主題。最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如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Zamyatin的《我們》、歐威爾的《1984》。

 

以題材而論,《創世紀2.0》的原創性不強,反烏托邦小說的論述主體向來是人性與理性的對立。柏拉圖式的烏托邦社會具有嚴謹體系的分工社會,服膺於絕對理性,在這當中的所有人都有其社會角色而不具有主體性。但人性之中有其非理性的層面,而在反烏托邦小說之中,通常表現為一種單純的好奇心,以及試圖脫離理性控管的衝動。而這樣的人性經過劇情引導,將成為瓦解烏托邦的因素。

 

《創世紀2.0》背景設定在一個名為「共和國的未來社會中,主角安娜斯(Anaximander)研究共和國的歷史起源,帶出禁忌人物亞當(Adm)以及機器人亞特(Art)。亞當是一個體制的破壞者,因其衝動和不易預測的個性被國家視為危險人物。而在一次事件中,亞當以某個自己無法言喻的理由,置國家禁令於不顧,他的行為和思想成為共和國體制瓦解的主因。

full.jpg  

 《創世紀2.0》的女主角以古希臘哲學家Anaximander命名。他認為水是萬物之本,流動不居。故"Whence things have their origin, thence also their destruction happens, according to necessity"(萬物誕生之所,則因其必然為毀滅之處)我想作者寓意為:Anax探索歷史起源,而那正是自己的毀滅之處。(圖為拉猆爾的《雅典學院》局部)


亞特是一個特殊的角色,也是本作最突出的創意。本來反烏托邦小說中的人性思辨,向來只琢磨於人類範疇中,但加入亞特這個機器人角色,使讀者可以清楚的看出人性本質的內在輪廓。本作中大部分的篇幅,都用來記錄亞當和亞特的對話,亞當一開始拒絕與亞特對話,因為亞特只是物而不是人,「沒有人會與桌子對話!

 

但亞當逐漸接受並習慣亞特的存在,他們開始對話。從一開始申論人物之別,帶出一個主題「人的自我界定即在於意義乃是自我所在。」亞當為何不顧共和國禁令去進行一個愚蠢而又衝動的行為?便在於他從中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及其意義,讓亞當做出決定的並非理性判斷,而是心中的感受「因為我無法忽略生命的消逝。只有看到微笑或握著另一隻手的時候,我才感到自己活著。」亞當在面對亞特的疑問時,對他先前的行為給出一個虛弱但堅定的解答,而

 

本書劇情的編排形式極為高明。安娜斯研究過去,在看到上述亞當與亞特事件的歷史真相後,卻發現自己原來並非旁觀者,而是亞當思想的繼承者,但讀者讀到這裡才赫然醒悟,整場考試的目的不在測驗安娜斯的才能而在考核她的危險性。但安娜斯以一己之力幾乎發現歷史的真相,並對此展現出強烈的情感。在故事的最後,安娜斯便是亞當,便是能夠瓦解共和國的危險之源,這也是結局最出人意料之所在。

 

創世紀2.0》雖然沒有體系龐大的背景設定,但充滿寓意的角色場景及巧妙的劇情安排,是此書最吸引人之處。這本書最令我感動的部分,是亞當哀求亞特親手結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亞當並沒有將自己的死亡視為報復亞特的工具,若有,他也無法預料自己的想法將成為流傳於亞特們中的病毒,亞當報復的是亞特的情感,而他最後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亞特也能成為一個「人」。當我讀到亞特注視著亞當死亡而滿臉淚水時,不由得想起那一幕: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中追殺人類的機器人羅伊(Roy),在最後一刻用自己僅存的力量挽救主角後,坐在窗台上念著Rilke的詩: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Time to die.

 

羅伊因憐憫而救人,亞特因憐憫而殺人,在那一刻它們不再是人的創造物,而與人一樣,皆為神所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iedri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